2008年6月24日 星期二

異域

這是我小時候就看過的一部國片,主角是庹宗華飾演的鄧克保,以及一堆港台明星同台演出,像是柯俊雄演的李國輝,劉德華演的馬幫頭頭,內容講的是國民黨撤出大陸後還有一批在滇緬邊界被政府逐漸遺忘的孤軍,如何在夾縫中求生存,期間歷經元江大敗、中緬大戰反攻雲南等等,拍的是感人肺腑,我卻是到最近才看了柏楊的原著,雖然內容是差不多的,但是卻多了更多戰爭悲慘的畫面,我看到一半左右就開始覺得電影和書差距是越來越多,書裡是以鄧克保為第一人稱在帶這段歷史,鄧克保看到什麼我們讀者就看到什麼,有種透過一個鄧中校的放大鏡在看這段過程,書裡的鄧是很哀怨的,在遇到這麼多同胞死的死殘的殘,他最寄託的是上天,每每看到孤軍在屈居劣勢時,會看到他向上帝喊話,同時他也是個英雄主義者,戰場上建立的功勳,如果在戰後沒有得到相對的回報,他是相當不能諒解的,所以他常常替撤退回台灣的好漢們在一家小麵館壓麵條感到惋惜。


  但是電影的鄧克保沒有上述的英雄主義,影片裡的他感覺比較愛家,而著墨最多的,是在忠這個字。影片裡的李國輝將軍和李彌司令的一段對話,應該是這部片的精隨所在,


  李:我們的弟兄為政府出生入死,到頭來換到的,只有冷漠。


這在書裡也有類似的話語,但是感覺就沒影片那麼強烈,影片裡的孤軍之所以能一直撐下去,是因為他們心中還有對國家的堅強信念,書裡也是給我這樣的感覺,但是書裡更多的是在顛沛流離底下的無助與絕望,以及對英雄好漢的稱頌與相惜,影片把書里在滇緬邊界收編的白夷、馬幫及泰緬華僑好漢的部分給簡化了,簡化成一個曾經是國民軍的軍官,因為老母親在元江大敗中喪生而逃兵而後轉為馬幫的一份子,這就是劉德華演的小杜,小杜在重回國民軍後跟李國輝和鄧克保講了一段話,


  杜:我媽死後,你們就是我唯一的家人了,我不想連你們都失去。


這算影片比較想強調的東西,家庭是最重要的,影片的鄧比較像是為家而戰,但是書裡的鄧卻是天生有著一股忠勇的愛國份子,最後的情節是撤退,這是最能分別書和電影的差別,書裡的鄧是在飛行途中因引擎故障而緊急迫降,在迫降之後他問了飛行員,你們在迫降期間為什麼不自己先跳傘保命,


  飛行員:我們一定和自己的飛機共存亡,不能把乘客丟在機上,自己卻逃生,全世界的飛行員都是如此,不到最後一名乘客跳,我們不能跳,這是我們的飛行道德。


  於是鄧中校又對這幾句有高貴職業道德的話給感動,帶著僅剩的妻子他又回到滇緬邊界的孤軍之中,為那些被遺棄的弟兄們戰鬥。電影裡則是另外的橋段,鄧帶著老婆和女兒要擠上剩下的最後一班飛機,看著一堆階級低的擠破頭都沒法上機,為什麼,因為軍官優先,即使飛機塞滿人還是載不完所有的士兵,看著機艙入口的兵他終於覺悟了,對於國家的冷漠感到徹底的失望,於是他帶著妻女回到孤軍去了,片尾曲是亞細亞的孤兒,真是再貼切不過。


  總結來說,書裡的鄧比起電影的鄧感覺要來的更愛國,最主要是影片的鄧他的愛國心是建立在他的家庭及孤軍之上的,所以政府的冷漠換來的是鄧的背棄,而書裡的鄧則是把國家安危擺在第一優先,家庭必要時是可以犧牲的,這也是兩者間最大的分野。


無聊寫的心得....

沒有留言: